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生活休閒 > 醫療保健> 致命性主動脈急症 台東馬偕全年守護在地救護

醫療保健

字級

致命性主動脈急症 台東馬偕全年守護在地救護

【人間社 張武吉 台東報導】 2021-10-27
前陣子藝人小鬼、前台東縣原民處處長因主動脈剝離而猝逝,造成社會的關注與扼腕。台東馬偕心臟外科醫師李應羣於10月25日醫療新知記者會表示,主動脈是全身最大的血管,全身所有器官的血液循環都來自於主動脈供應,當血管內壁因血壓過高造成裂縫,會進一步造成血管壁層與層的剝離,使得病患前胸到後背強烈的撕裂痛,若不進一步至急診尋求治療,就會快速進展成相關併發症而猝死。

台東一年約有7至10位主動脈剝離病人,李應羣醫師表示,在台東馬偕服務5年中,發現約有9成病人被成功救治並恢復良好。去年8月更增加一位醫師,2人輪流守護台東全年的主動脈急症醫療。經這些年的努力,今年心臟外科急症已達到零轉出的成績,台東民眾有相關疾病,幾乎都可以留在台東在地醫療。

李應羣說,全身所有器官的血液循環都來自於主動脈供應,若主動脈一旦剝離或破裂,會造成器官嚴重的併發症,臨床表現上可稱之為「千面人」,包含心肌梗塞、中風、四肢無力、下半身癱瘓、肝衰竭、洗腎、腸道壞死,雖各式併發症發生的機率有大有小,但隨便一個併發症都足以影響病患一輩子,甚至整個家庭。

主動脈急症分為三個部份:A型主動脈剝離,離心臟較近部位、B型主動脈剝離,繞到背部離心臟較遠部位,及主動脈瘤破裂。其中A型主動脈剝離,因離心臟最近,風險最高,統計上每小時有2%死亡率,累計1天可達將近50%的死亡率。目前治療指引仍以開刀為主,將離心臟最近的剝離主動脈置換成人工血管,依病情,部分病患再搭配腹膜支架置放,手術複雜度通常讓手術6小時起跳,對病人及醫師都是一大挑戰。

B型主動脈剝離以藥物治療控制血壓為主,進一步再以微創導管進行覆膜支架置放來治療。而主動脈瘤破裂,近來也都以覆膜支架置放,將血管瘤隔絕在人工血管外,達到減血流減血壓的目的。談到如何預防,李醫師呼籲民眾,平日血壓要控制在收縮壓120 mmHg左右,及戒菸二項為要務。

多年以來,台東重症病人外轉成為最大的醫療缺口,也是台東馬偕一直努力克服的目標。但10年前即使祭出高薪,也招不到心臟外科醫師,所幸台大退休醫師周財福來到該院,但待了4年後退休,李應羣醫師的出現,正好補了這個空缺。然而光靠1位醫師輪值一整年是不可能的,心臟重症說來就來,難免有病發時不幸遇醫師休假或外訓,而又必須外轉的遺憾。

2019透過衛福部新興計畫,得以由各醫學中心支援一名心臟外科醫師,至此可提供24小時緊急會診服務。但第2位醫師非固定,直到去年8月,該院才又聘到了第2位,讓台東的主動脈急症醫療更加穩固,至今年心臟外科急症已達到零轉出的成績。台東民眾有相關疾病,幾乎都可以留在台東在地醫療,這是台東醫療的新里程,對民眾健康更有保障。
12345678910第1 / 36頁
追蹤我們